大分流:基于购买力平价的生活水平跨国历史比较
前言:根据《大分流:基于实际工资的生活水平跨国历史比较》,我们介绍了通过实际工资比较各国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购买力平价计算比较。李伯重教授和Jan Luiten van Zanden教授研究了中国华娄地区和荷兰的购买力平价,分析其相对购买力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两地生活水平跨国历史比较。
通过《大分流:基于实际工资的生活水平跨国历史比较》,我们介绍了通过实际工资比较各国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购买力评价计算比较。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李伯重教授和Jan Luiten van Zanden教授分别计算了中国华娄地区和荷兰在1823-1829年间的GDP水平和结构,可以计算出相应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进一步整理出华娄和荷兰的商品价格,就能够倒算出劳动生产率。其中,华亭一娄县是松江府的两首县,简称华娄地区,其地域范围大体相当于今天上海市下辖的松江区。
Li & van Zanden(2012)构建了购买力平价指数(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dex),说明两地的相对购买力差异。该指数是根据产品在各自经济体中的重要性,选择相似或相同产品价格予以加权平均。其中,中国和欧洲食物上的差距按照食物中包含的卡路里作为标准。结果发现,荷兰与长江三角洲在物价上差距不大。
结合GDP水平和结构、物价指数,可以计算出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劳动者平均GDP,以及不同经济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由此,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与荷兰存在比较大的人均GDP差异。同时,长三角中国劳动生产率已经低于荷兰。还可以发现:两地农业劳动生产率相等,但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率存在巨大差距,而要素成本差异可能是导致各国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原因。另外,也可以推断二者人均GNP差距会更大,因为长江三角洲承担高额的税负,荷兰却拥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和投资收入。
作者:熊金武
论文来源:
Li, Bozhong, &Jan Luiten van Zanden (2012). “Before the Great Divergence? Comparing the Yangzi Delta and the Netherlan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72(4):956-989.
原文链接:
http://www.cepr.org/active/publications/discussion_papers/dp.php?dpno=8023#
-------------------------------------------------------------------------
文章转自:“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感谢“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维护团队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
您是第 1355041 位访问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