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他山之石>The Economics of Slavery in the Ante Bellum South
The Economics of Slavery in the Ante Bellum South

存在的秘密:新视角下的美国内战前南方奴隶制经济

 

摘要:道德上认为坏的制度是不是都是低效率的呢?什么是效率呢?如果排除简单的道德判断,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于大数据和严密的实证分析,探究奴隶制经济本身,或许会有新的启示。且看阿尔弗雷德•康拉德(Alfred Conrad)和约翰•迈耶(John Meyer)是如何分析美国内战前奴隶制经济存在的秘密。

我们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了……奴隶制往往被认为是罪恶与不道德的。距离当代最近的大规模奴隶制度是美洲。《汤姆叔叔的小屋》给我们留下了美国南部奴隶制糟糕的印象(尽管作者斯托夫人生活在美国北方,被认为通过这本小说推动了美国1850年代废奴主义)。各种书籍告诉我们:种植园奴隶制是野蛮的、压迫性的控制和剥削制度,奴隶是盈利的奴隶制经济制度的受害者;代表正义的林肯通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南北战争消灭了邪恶的奴隶制;即使没有外部干预,低效率的奴隶制经济也会自动瓦解。那么,这种教科书式的判断和浪漫主义的假设是真的吗?道德上认为坏的制度是不是都是低效率的呢?什么是效率呢?如果排除简单的道德判断,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于大数据和严密的实证分析,探究奴隶制经济本身,或许会有新的启示。

    康拉德和迈耶将微观经济学方法用于计算美国内战前奴隶制经济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南方奴隶制经济不同于人类文明早期农业社会的奴隶经济,是大型经济体,资本化和商业化程度很高,只是在劳动力使用上采用了奴隶制。于是,作者考察奴隶制经济效率的方式就是使用奴隶的收益率,即蓄养奴隶一生的收入扣除成本。蓄养奴隶的收益率受到了奴隶的生命周期、奴隶的成本及其相关资本投入(供男奴使用的土地、牲畜、农具和其他设备的)、利息率和奴隶生产活动的年均回报等方面的影响。作者估计1830-1850年间奴隶生命预期是30-35岁;奴隶的全部资本成本大概是1250-1650美元,均值约1400-1450美元(按照20世纪50年代的美元币值);19世纪中期美国利息率约为6%。

    接着,作者又分别估计了蓄养男性与女性奴隶的回报。蓄养男性奴隶的绝对收益主要受到土地优劣、棉花价格等因素影响,作者计算了棉花价格和男奴的人均生产率,进而扣除成本后,那么可以计算出蓄养和使用男奴的净收益率为4.5%—8%(如果土地太坏,则可能只有2%-5.4%;好的土地,则可能有10%-13%)。由于女性奴隶可能生育幼奴,作者认为蓄养女性奴隶收益还应该考虑出售女奴生育的幼奴的毛收入和生养幼奴的成本,并计算出蓄养女奴的纯收益率为7.1%(如果生养5个孩子)或8.1%(如果生养10个孩子)。可以看出,蓄养奴隶的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6%,棉花产业让蓄养奴隶有利可图。然后,作者用数据说明,奴隶供给稳定,奴隶价格增长区域结构表明奴隶制经济不会自我毁灭;蓄奴区的扩展是可能甚至必须的。整体上,作者驳斥了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经济不能自我维持的观点。

不可否认强迫非洲人到北美做奴隶的不道德,也不否认存在对待奴隶极端不好的奴隶主,但是不能否认南方奴隶制整体上的经济效率。恰如地主制经济下不能因为一两个恶霸地主,而认为大多数地主都是坏的。这也是量化历史告诉我们避免以偏概全,或被各种意识形态所误导。事实上被解放者最后很可能迎来了更糟糕的“奴隶主”。

当然,相对于当下大多数人的生活而言,汤姆叔叔代表的奴隶是悲惨的,斯托夫人以女性的慈爱对推动废除奴隶制度做的贡献。如果没有南北战争和废奴运动,按照这项研究奴隶制经济会持续存在,那么很多人依然以奴隶的身份卑微的生活。这或许也可以被理解为恰恰证明了废奴运动加快了历史的进程。

如果对上述问题感兴趣,建议参考福格尔和恩格尔曼1974年《十字架上的岁月: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学Time on the Cross: the Economics of American Negro slavery》一书。当然,围绕奴隶制经济效率和剥削率等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停止。采用量化研究方法让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再停留于意识形态的争辩和苍白的文字,而是让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熊金武


论文来源:

A. Conrad & J. Meyer (1958): The Economics of Slavery in the Antebellum Sou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6, pp.95-130.


原文链接:

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9d4943345f3bb75308bd7a954d5f8aa0)&filter=sc_long_sign&tn=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www.jstor.org/stable/1827270&ie=utf-8


-------------------------------------------------------------------------

文章转自:“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感谢“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维护团队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


您是第 1454703 位访问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5007